ued体育-队记谈杨瀚森,寄望其成约基奇不现实,成长需理性规划

admin 体育新闻 2025-10-03 32 0

随着CBA联赛的激烈进行,年轻球员杨瀚森的表现再次成为媒体和球迷关注的焦点,作为一名身高出众、潜力巨大的内线球员,杨瀚森自出道以来就被寄予厚望,甚至有人将他与NBA巨星约基奇相提并论,在一场赛后采访中,一位资深队记直言不讳地指出,将杨瀚森视为“最好的选择”并不现实,盲目期待他复制约基奇的传奇之路,可能会适得其反,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,也让人们重新审视年轻球员的成长路径。

杨瀚森目前效力于CBA的一支中游球队,本赛季他场均能贡献12.5分、8.2个篮板和1.8次盖帽,数据虽不算惊艳,但展现出了不错的篮下防守和篮板能力,他的身高和移动速度让他成为球队内线的重要一环,尤其在防守端,他的盖帽和协防意识常常让对手头疼,进攻端的技术短板也显而易见:低位单打能力不足、投篮范围有限、传球视野尚待开发,这些缺陷让他在面对高强度防守时,往往显得力不从心。

队记在采访中强调,杨瀚森是一名有潜力的年轻球员,但将他与约基奇这样的世界级中锋相提并论,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。“约基奇的成功是建立在全面的技术、卓越的篮球智商和独特的比赛风格基础上的,他不仅能在内线得分,还能组织进攻、投射三分,甚至领导全队,杨瀚森目前还远未达到这种水平,我们不应该用这种高标准来压垮他。”队记指出,这种比较不仅会给球员带来不必要的压力,还可能误导球队的战术安排。

队记谈杨瀚森,寄望其成约基奇不现实,成长需理性规划

从篮球发展的角度来看,约基奇的崛起有其特殊性,他来自欧洲篮球体系,从小接受全面的基本功训练,加上自身的天赋和努力,才逐步成长为NBA的MVP级球员,反观杨瀚森,他成长于中国青训体系,虽然身体素质出色,但在技术细节和比赛经验上仍有较大差距,中国篮球历来擅长培养内线球员,如姚明、易建联等,但他们的成功路径各不相同,姚明依靠身高和细腻技术征服NBA,易建联则以运动能力和中距离投篮见长,杨瀚森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,而不是盲目模仿他人。

队记进一步分析,当前中国篮球正处在一个转型期,年轻球员的培养需要更加科学和耐心。“我们太容易将希望寄托在某一个‘天才’身上,希望他能一夜之间改变球队甚至国家队的命运,但篮球是团队运动,个人的成长需要时间,杨瀚森才20岁,他需要更多的比赛磨练和心理辅导,而不是被推上神坛。”队记建议,球队应该为杨瀚森制定一个长期的培养计划,包括加强基本功训练、拓展进攻手段,以及提升比赛阅读能力。

外界的高期待也可能对杨瀚森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,年轻球员在成长过程中,难免会遇到状态起伏和伤病困扰,如果媒体和球迷一味地用“下一个约基奇”来要求他,一旦表现不佳,就可能引发批评和质疑,进而影响他的信心,队记举了一个例子:几年前,另一名年轻中锋在类似的高压下,逐渐迷失自我,最终未能达到预期高度。“我们应该给杨瀚森一个宽松的环境,让他能脚踏实地地进步。”

从球队战术层面来看,过度依赖杨瀚森也可能限制整体发展,如果教练组将他视为唯一的进攻核心,而忽视其他球员的潜力,球队的战术多样性就会大打折扣,队记认为,杨瀚森更适合作为一个防守支柱和二次进攻点,而不是承担过多的进攻责任。“他的优势在于防守和篮板,我们应该先让他把这些做到极致,再逐步开发其他技能,强行让他扮演约基奇式的组织角色,可能会适得其反。”

队记谈杨瀚森,寄望其成约基奇不现实,成长需理性规划

在国际篮球趋势下,现代中锋的角色正在多元化,约基奇这样的“组织型中锋”固然引人注目,但并非唯一模板,像戈贝尔这样的防守专家,或唐斯这样的空间型内线,同样在NBA取得了成功,杨瀚森可以根据自身特点,选择更适合的发展方向,加强篮下终结能力和挡拆配合,或许能让他在CBA乃至国际赛场上更具威胁。

队记的这番言论,并非否定杨瀚森的潜力,而是呼吁大家以更理性的态度看待他的成长,中国篮球需要更多有耐心的培养体系,而不是急功近利的“造星运动”,回顾历史,许多天才球员因为过早被捧高而最终陨落,这样的教训值得深思,杨瀚森本人也在近期采访中表示,他更关注自身的进步,而不是外界的比较。“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,我会努力训练,争取每天都能提高一点。”

杨瀚森的篮球之路还很长,他需要的是时间、支持和正确的引导,将他与约基奇比较,不仅不公平,还可能阻碍他的发展,球队、媒体和球迷应该共同努力,为他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,杨瀚森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,为中国篮球的未来贡献力量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