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昨晚一场备受瞩目的中超联赛焦点战中,一场原本势均力敌的较量因一次争议性犯规而骤然升温,比赛进行到第67分钟时,刚刚替补登场仅1分钟的上海海港队老将张琳芃,在一次防守中从身后使出“剪刀脚”放倒了河南队前锋冯伯元,当值主裁判毫不犹豫地向其出示黄牌警告,这一瞬间不仅改变了比赛的节奏,也将张琳芃推上了风口浪尖,引发了对职业球员纪律性、赛场安全以及裁判尺度的广泛讨论。
当时比赛战成1-1平,双方中场激烈拼抢,河南队后场大脚解围,皮球飞向上海海港半场,冯伯元迅速前插准备接应,而刚刚被替换上场、意图加强防守硬度的张琳芃迅速回追,在距离底线约30米处,张琳芃在明显无法先触碰到皮球的情况下,从身后跃起,双腿剪刀式钳向冯伯元的支撑腿,后者当即痛苦倒地,抱腿翻滚不止。
主裁判的哨声尖锐响起,他快速跑向事发地点,没有丝毫犹豫,从口袋中掏出黄牌对准张琳芃,河南队球员迅速围拢过来,情绪激动地向裁判抗议,认为这是一个直接红牌动作,而海港队员则试图解释,通过VAR回放显示,张琳芃的鞋底确实刮到了冯伯元的脚踝,动作危险性极高,所幸经过队医紧急处理后,冯伯元重新投入比赛,但显然受到了这次犯规的影响。
张琳芃的这次替补登场,本是海港主帅针对场上局势做出的一次针对性调整,当时河南队正利用反击不断冲击海港队的右路防线,主帅希望借助张琳芃丰富的经验和强悍的防守作风来稳住局势,遏制对方箭头人物冯伯元的发挥,或许是由于久疏战阵(张琳芃近期因伤病和轮换原因出场时间不稳定),或许是对比赛节奏和对方速度预估不足,上场后急于表现、证明自己的心态导致了他动作失控,采取了如此鲁莽且危险的防守方式。
这并非张琳芃职业生涯首次因防守动作过大而陷入争议,作为一名以拼抢凶狠、作风顽强著称的后卫,他的防守风格一直是一把双刃剑,既能为球队带来坚韧的防守屏障,也时常游走在犯规的边缘,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变化,此类高风险防守选择的负面效应正在逐渐放大,这次“一分钟染黄”无疑是对其比赛智慧和情绪管理的一次严峻拷问。
赛后,这次判罚成为了各方争论的焦点,根据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(IFAB)的《足球竞赛规则》第十二章,符合“鲁莽犯规”标准的,应出示黄牌警告;而符合“使用过分力量或野蛮方式”的,则应直接红牌罚令出场。
支持黄牌判罚的观点认为:张琳芃的意图是战术犯规,旨在阻止一次潜在的反击机会,其动作虽鲁莽且危险,但并非完全冲人而去,且接触力量并非极致野蛮,主裁判在场上的第一视角认为其符合“鲁莽”而非“使用过分力量”,因此黄牌警告是合理的。
而认为应判红牌的观点则指出:“剪刀脚”这一动作本身因其性质恶劣、极易对对手造成严重伤害而被业界普遍视为严重犯规,无论是否先触碰到球,从身后使用此动作,直接威胁到对手的身体安全,符合“危及对方安全”的红牌标准,许多球迷和评论员援引近年来欧洲联赛的类似案例,称此类犯规大多被直接红牌驱逐。
这次判罚也再次引发了关于VAR介入范围的讨论,当值VAR裁判复核后认为主裁判的判罚(黄牌)不属于“清晰明显的错误”,因此未予介入,但这一定性本身,就充满了主观判断的色彩。
这张黄牌对比赛进程产生了直接影响,身背黄牌的张琳芃在随后的二十多分钟里防守束手束脚,不敢再做大幅度的动作,海港队计划中的右路加固效果大打折扣,河南队则抓住这一点,持续攻击他这一侧,创造了几次有威胁的进攻机会,双方1-1握手言和,这张黄牌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各取1分的结局。
赛后混合采访区,冯伯元谈及此次犯规时心有余悸:“那一下确实挺吓人的,幸亏躲了一下,不然很可能就严重受伤了,大家都是职业球员,希望场上动作都能收敛一些。”而当被问及是否认为该是红牌时,他则委婉地表示:“判罚是裁判的工作,我们尊重裁判的决定。”
张琳芃并未接受现场采访,径直走回了更衣室,海港队主帅在新闻发布会上则为弟子进行了辩护:“张琳芃是一名战士,他上场就是为了给球队带来强度和侵略性,那次犯规他确实慢了半拍,但他的初衷是好的,是为了战术需要,裁判出示黄牌,我们接受这个判罚。”这番言论并未能平息外界的批评声浪。
张琳芃“一分钟染黄”事件,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足坛优秀后卫,尤其是高龄后卫面临的普遍困境,在对手冲击力越来越强、攻防转换速度越来越快的现代足球中,他们过往依赖经验和身体硬度的防守方式正承受巨大考验,如何调整防守习惯,在保持防守效能的同时规避无谓的犯规和罚牌,是他们职业生涯晚期必须完成的转型。
此次事件也将中超联赛的判罚尺度问题再次置于聚光灯下,类似性质的犯规,在不同场次、由不同裁判执法时,可能得到从黄牌到红牌不等的处罚结果,这种不确定性不仅让球员和教练感到困惑,也不利于联赛形成统一、公平的竞赛环境,中国足球的裁判界,或许需要就此类动作的定性进行更深入的研讨和交流,尽可能统一执裁尺度,保护球员健康,维护比赛公平性。
张琳芃替补登场一分钟即因背后剪刀脚染黄,已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战术犯规,它像一个多棱镜,反射出球员个体状态、球队战术需求、规则理解执行以及联赛整体环境等多个维度的问题,这一脚,放倒的不仅是对手,也可能踢醒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许多人,去重新审视比赛中那些电光火石间的选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,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促进球员更注重动作规范、联赛执法更清晰一致的一个契机。
评论